(法制晚报记者张莹编辑岳三猛)2015年1月,歌手姚贝娜病逝,眼角膜移植给深圳、成都的两位病人。两个月后再提及此事,正接受采访的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渐渐语无伦次,最终忍不住背过身去,潸然泪下。
观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记者发现,这位被誉为“中国器官移植改革推手”的官员曾在不同场合三次落泪,并两次亲自主刀器官移植手术。动手术刀之前,他都会向着捐献者遗体低头默哀,“我要带头去向捐献者鞠躬,让医务人员尊重生命”。
“我自己早已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黄洁夫说。
(为17岁广东女孩吴华静默哀)
器官自愿捐献系统第一推手
2月7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在“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上发言时提出“中国方案”,倡议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对成员国进行器官移植监管的特别委员会。
黄洁夫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2007年中国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1年把器官买卖和非自愿摘取器官纳入刑法调整范围,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司法途径来源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中国还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依法规范开展。
(黄洁夫)
公开简历现实,黄洁夫,1946年出生,江西吉安人,中国肝胆外科专家。现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因为历经长达1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中国器官捐献系统,黄洁夫也由此成为中国公民器官自愿捐献系统“从无到有”的第一推手。
曾为姚贝娜撰文“天堂歌声”
2015年3月13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刊发署名黄洁夫的评论文章,《让传统美德照耀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之路》。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可能是春节前1月16日歌手姚贝娜身后捐献角膜的天堂歌声的感召……一些人在人生旅程中的挽歌伴随着生命的升华。
女兵冯碧仪、律师夏兴霞、农民工普明、15个月大的小涵涵、法国留学生小奥等一个个闪烁着人性光辉大爱救人的生命故事不断感动着我们。正如冯碧仪的姐姐在妹妹遗体告别时哽咽地讲述的那番话:“碧仪远在天国,看到身后更多生命因她而再次鲜活起来,一定会报以纯真的微笑,化解家人心中的悲伤。”
(姚贝娜捐献眼角膜)
这篇文章,正是黄洁夫为“姚贝娜们”而写。据《Vista 看天下》报道,2015年1月16日,歌手姚贝娜不幸病逝,依照她生前的志愿书,医院为其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并移植给深圳、成都的两位病人。黄洁夫得知以后,特意为《人民政协报》写了一篇评论。
当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及此事,向来克制、语调平静的黄洁夫有些语无伦次,最终忍不住背过身去,潸然泪下。
曾为17岁花季女孩默哀
不仅为器官移植捐献者落泪,黄洁夫还至少两次为他们默哀。
2012年11月9日,就读于韶关学院医学院、17岁的实习护士吴华静因车祸而致脑死亡。为达成其出事前心愿,吴华静的父母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1个肝脏、2个肾脏和1对眼角膜,拯救3个人的生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11月22日下午,吴华静的遗体被缓缓推出手术室。她穿上了粉红色护士服,戴上了粉红色的护士帽,穿上了白色的护士鞋,化了淡妆,以漂亮的护士形象离开人间。
(黄洁夫为吴华静默哀)
获知消息后,黄洁夫连夜赶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决定亲自主刀将捐献器官移植到受体体内。手术前,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黄洁夫动情地说,“请记住这名伟大的女孩,这名实习护士捐献器官的精神让我感动。我之所以亲自做器官移植手术,就是要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晚上9时许,黄洁夫进入手术室内,与医生们一起摘下口罩,向吴华静集体低头默哀。默哀毕,医生们才拿起了手术刀。开展肝移植手术。几个小时后,吴华静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为吴华静默哀的一幕被定格下来,向世界诠释着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在走向更加开放透明。
曾向10岁女孩默哀致敬
一个月后的12月29日,黄洁夫来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医务人员一道,向捐献多个器官的女孩施继琴的遗体默哀致敬。
逝者施继琴,10岁,云南东川人,在放学途中被重物打中头部陷入昏迷。医院经长时间积极抢救,最终无力回天。家属在小继琴临终前表达了无偿捐献器官的愿望。她捐献的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将让5人受益。
小继琴的家庭比较贫困,在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时,她的母亲甚至不会写自己名字。黄洁夫在与家属见面时,多次表达了由衷的感动,并称器官捐献是“伟大的善举”。
(为10岁的琴琴默哀)
“跟其他手术不一样,它(移植手术)需要另外一个终结人的生命,把它作为生命的礼物献给其他人,这个手术才能进行下去。(小继琴)她去世了,但是她的生命救了另外三个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生命在另外的生命永存。”黄洁夫建议,今后遗体告别要成为移植手术前必须举行的程序,这样更利于医风医德的培养。
“我看着医护人员,他们都带着崇敬的心情,向供体表示缅怀。(像今天)这样的取,我们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天使。”
其已签订捐献器官志愿书
四个月后的全国两会上,黄洁夫接受《广州日报》采访,回忆起给吴华静做器官移植手术时说:“去年11月到广州做的那台肝移植手术,是按照中国标准公民自愿捐献的首例肝移植手术。我作为全国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OTC)的主任委员,我要带头去向捐献者鞠躬,让医务人员尊重生命,同时推广宣传我们的器官捐献工作。”
说起“器官移植梦”,67岁的黄洁夫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落泪。作为中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黄洁夫被视为中国器官移植的“掌门人”,多年来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体系建立奔走呼告。
(黄洁夫)
“日前,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全体领导集体签名,自愿在不幸失去生命后捐献器官。”现在,愿意捐赠器官的群体,不单包括学生,很多农民工、打工者也都愿意捐赠,领导干部们也在身体力行。比如,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和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华建敏都表态要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我自己早已填写了志愿书”,黄洁夫说。
曾宣布停止使用死囚器官
2013年2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视频会议上,黄洁夫说到“中国器官移植医生的梦”——有了自己的器官捐献体系,中国就能扬眉吐气、光明正大地在世界器官移植的舞台上发言。
“这个梦凝聚着几代……”言及于此时,黄洁夫再次哽咽落泪。平复心情后,他表示,器官捐献工作的持续推进为中国医生的梦想铺平了道路。
身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黄洁夫,在发言中对于这项事业的发展深有感触。
器官移植技术20世纪下半叶从欧美国家引入,这项手术必须有可供移植的器官才能进行。由于中国“脑死亡”尚未立法,加之当时在国家层面未建立起一种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正规渠道。黄洁夫认为,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
(黄洁夫)
据新华网报道,经过不懈的努力,2015年1月1日,作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终于宣布:从当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一年也被外界被誉为是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实现“里程碑式”转型的一年。
事实也证明了黄洁夫当初的预言:告别死囚器官依赖,不仅不会造成器官短缺加重,反而会促使更多公民自愿捐献器官——2015年,中国公民器官捐献数量大幅提升,共完成器官捐献2766例。